一、精准广告推送:靠“数据标签”猜透你的喜好
你在电商平台搜过的关键词、聊天时反复提及的商品名称,都会被相关APP记录。
刷短视频时对某类商品多停留几秒、点开链接查看,或是频繁使用某类功能,都会被贴上兴趣标签。
APP使用频率、位置信息等,也会成为判断你需求的依据。
二、手机窃听:恶意软件主导的针对性入侵
他们会用陌生链接、二维码诱导你点击下载,一旦安装,不法分子就能获取手机的完全控制权。
不仅能查看你的手机信息、相册,还能调用麦克风、相机进行窃听、偷拍。
这种行为针对性极强,要么瞄准特定个人,要么针对某一群体,比如情侣间的恶意监控,或是不法分子为盗取隐私、实施诈骗的操作。
三、隐私保护技巧:分情况防范更高效
应对APP隐私收集
关闭定制化广告推送:安卓手机可通过“设置→广告→退出个性化广告”操作。
定期检查APP权限:非必要的麦克风、相机、位置权限,直接关闭。
下载软件时留心:仔细查看数据共享条款,避免授权不必要的信息泄露。
防范手机窃听
关注电量和流量异常:窃听软件在后台运行时,会额外消耗电量,还可能导致手机卡顿。
警惕流量激增:窃听软件需要传输获取的信息,会让流量消耗比平时大幅增加。
拒绝陌生下载:不点击不明链接、不扫描来源可疑的二维码,从正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。


